“鹦鹉学舌”是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障碍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指的是孩子会模仿他们听到的话语。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即时性回声,即孩子会重复刚刚听到的全部或部分话语,例如妈妈对孩子说“叫老师”,孩子也会说“叫老师”。这种模仿表明孤独症儿童对他人的沟通行为有反应,只是他们无法理解别人的问题或者问题的方式。另一种是延迟性回声语言,指孤独症儿童会重复过去某个时刻听到的声音或句子。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处理“鹦鹉学舌”呢?
01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鹦鹉学舌
非功能性鹦鹉学舌
如果孤独症孩子重复的是毫无意义的语言,那么这种鹦鹉学舌可能主要是用来自我刺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孩子或者阅读故事书等方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少自我刺激的频率。
功能性鹦鹉学舌
如果孩子重复的是有意义的语言,我们不应该阻止他们试图进行交流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训练改变他们所说的句子。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吃薯片,说“薯片在桌子上”,我们应该立即给予辅助,“薯片在桌子上,我想拿。”当孩子说出正确的句子时,我们再立即给他们薯片。
02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大部分孩子出现鹦鹉学舌的原因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没有跟上来,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不足,但是家长却过度高估了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应该向康复老师咨询孩子的认知程度,然后循序渐进地加强对孩子认知理解部分的训练。
03语言示范要以孩子的口吻
当孩子完全模仿家长的话语时,家长要学会按照他们期望孩子说话的方式来示范语言。例如,妈妈对孩子说:“叫老师”,孩子回答:“叫老师”;妈妈从孩子的视角示范:“老师好”,孩子重复:“老师好”。
04多让孩子主动表达
很多时候,孩子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会条件反射地模仿说话。这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语言辅助过多。因此,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不要急于替代他们说话。如果孩子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我们可以给予提示。同时要把握儿童的需求动机,只有当儿童主动表达后,才满足儿童的需求。
其实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语言发展期都会经历鹦鹉学舌式的仿说阶段,但区别在于有的孤独症儿童较为容易极端的停留在这一阶段。因此家长要对孤独症孩子的鹦鹉学舌要有正确认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以正确的方法和耐心应对,一定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鹦鹉学舌式仿说阶段,逐步提升他们的主动语言表达的能力。